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情况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6 查看次数:
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延期开学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邢台学院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期间教学工作的通知》,为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按照“停课不停学,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的要求,经对开课教师全面培训及试讲测评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于2月17日正式开始在线授课。现将近两周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线开课情况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课程预期开课总门数24门,其中实践课7门,理论课17门。截止2月28日,理论课开课16门(外聘教师课程1门未开设),占理论课总数的94.1%,占预期开课总数的66.7%。教师使用第三方平台主要有:雨课堂,QQ群、微信群和慕课等。教师普遍采用“主要平台+辅助平台”的形式,在线授课,开展线上辅导答疑和作业布置,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各年级开设课程情况如下:
2019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班本学期共开设7门专业课,包括人文地理学、地图学、生物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线性代数B和基础化学。各位教师结合课程的特点设计了多样化的在线教学模式,如腾讯会议,雨课堂、学堂在线等形式,并通过微信或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辅导答疑,保证教学工作扎实有效。

2018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生需要修读5门专业课程,分别是水文学与水资源、经济地理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概论。其中,水文学与水资源由外聘专家乔光建教授主讲,暂不开课,返校后集中授课。其他老师均利用了不同形式的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了新学期教学工作。老师们通过在线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充分利用慕课精品课程、雨课堂和其他教学软件,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学生们能够在课下更加主动自学,课上积极思考并参与课程讨论, 课下及时反思,找出疑惑的知识点,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017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班本学期预期开设源勘察理论与方法、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6门课。各位教师结合课程的特点主要采用QQ群、微信群以及雨课堂等形式开展在线教学。


经过两周的在线教学实践,教师对各个平台操作技术日渐掌握能,能够充分发掘和使用平台功能,提升教学效果;普遍采用“主要平台+辅助平台”的形式授课,一方面为顺利提供多重保障,另一方面实现不同平台优势互补。学生对在线教的适应度日趋提高,能够加强与教师互动。努力克服在家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等不利因素,全心投入。
二、毕业论文指导情况
16级毕业论文主要依托邢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并借助QQ、微信等通讯工具有序进行。本专业2020届41名毕业生共已按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如期完成了论文学生选题、开题报告和论文综述写作工作,目前正处于论文正文写作阶段,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三、教学保障情况
1.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培训。2月12日,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内蒙古师范大学在线开展“教你快速掌握线上教学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报告,介绍各常见在线教学工具特点及操作。2月15日,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参与雨课堂“如何使用雨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在线讲座学习活动。
2.教师在线教学情况资料收集。按照《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在线教学情况资料收集的通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1-3年级建立了在线教学汇报群,并安排专人收集教师在家授课的现场视频、平台软件录制的课程视频、图片、使用平台教学的数据图文资料等,能够反映在线教学过程等在线教学情况的资料。
3.教研室实施线上教学督导。按照《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督导工作的通知》,教研室主任通过“在线巡课”方式,对开课前、中、后的线上课程组织、授课情况进行抽查,持续探索改进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确保全体师生授课学习正常有序开展,保证线上教学实施质量,每日一总结,及时上报学院并反馈师生意见。截至2月28日,已经完成全部16专业课督导检查。学院及时将督导评价结果反馈教师,在促进在线教学质量提升方面起到了良好成效。
4.及早谋划学生返校教学安排。为了提前谋划做好学生返校后教学组织管理工作,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按照“防疫优先、线上线下、统筹安排、不误进度、保障质量”的总体原则,对返校后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实践实验教学、考试等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面向师生开展在线教学成效调研,为改进在线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引导鼓励教师在新环境下积极创新、积极探索。持续推进在线教学质量评价和意见反馈工作,确保在线教学质量。
(2)尽快确定尚未开课的理论课程教学安排,为提早安排实验实践类课程提供保障。对开学后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返校,需要线上线下教学同步进行的情况制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