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组织保障。成立由学院班子、教研办、学管办、教研室主任组成的在线教学工作组,负责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组织工作。通过在线教学微信群、班级课程群等及时传达工作部署,实时了解在线教学工作动态。
3、因课施策。针对理论课程、实验实践类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工作等,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要求任课教师按照“模式更新,目标不变”的原则,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分别采用“线上直播、线上开放教学资源与在线辅导、其他线上教学(微信、QQ群)”三种授课形式之一或组合模式,制定线上教学组织方案及应急预案。
1、教师培训。组织全院任课教师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数场教学能力培训网上直播课程100余人次,主要针对超星学习通、学堂在线雨课堂、智慧树、爱课程、蓝墨云班课、阿里钉钉等不同平台和软件的操作。
2、教学运行。延期开学在线教学第5周,全院本科各年级应开设课程79门,实际开设在线课程57门,扣除因课程安排原因(20门),开课率96.6%。承担教学任务教师31名,实际上课教师29名,到岗率93.5%。共涉及教学平台8类,其中以课堂派、雨课堂为主。
3、监督管理。出台《资源与环境学院关于落实学校线上教学巡查督导的通知》,要求教师及时上传教学资料、影像,教学管理监督组不定时巡视、监督在线教学情况,并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反馈。
通过五周的在线教学运行,我们认为加强以下工作,可以形成提升在线教学质量的闭环。
1、教师应设计有别于线下课堂的教学策划,例如以任务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研讨式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师生进行高质量的线上交流,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2、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在线教学的要求,明确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探索增强自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
3、设计调查问卷,主要从在线教学总体课程体验、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学平台及工具的使用、教师在线辅导与反馈等几方面,对在线教学现状进行客观性评价,对质量提升途径进行分析研判。